相比典韦弃盾陷阵,鏖战吕布才得魏武信任;许褚这个职场新丁,仅凭同乡之谊,甫1相见、便入值宿卫。同乡与外乡待遇天渊之别,令人唏嘘。
这里,不得不谈1谈“忠诚”
史书的褒扬赞美之辞,大抵是流氓发迹后的“自我抬举”。
魏武用人有个特点,即“先纳投名状”,之后才肯放心任用。
若外藩镇守,须将家小妻女送至邺城。汝勿忧,汝妻子孤自养之。
注:张燕、马腾、臧霸、李典、刘备等人,不外如是。
若宿卫亲随,家小妻女的筹码则略嫌不足。须如典韦般,搏命陷阵,9死1生,才可得其信任。
《魏书十8》称典韦“忠至谨重”。实际是为尊者讳的笔法。
(韦)性忠至谨重,常昼立侍终日,夜宿帐左右。--《魏书十8典韦传》
韦本游侠出身,即今所谓“流氓”。还不是普通的流氓,而是“收钱卖命”的职业杀手。
典韦本传中,开篇就记载其收襄邑刘氏的“血钱”,去灭门故富春县长李永之家门。
其人心理素质优秀、业务手法娴熟、且有同党策应,可知其赖此谋生。文多不载,详见《魏书十8典韦传》。
似典韦般“收钱卖命”的职业刺客,何来忠义之心?又何来“忠至谨重”?这无非是其发迹之后的褒奖之词。
再说许褚。
许褚“谨慎奉法、质重寡言”。这与老前辈典韦的书法同出1辙。
褚性谨慎奉法,质重少言。--《魏书十8许褚传》
许褚本是流浪汝颖的流氓头目,麾下剑客死士百余人,替地方豪强助拳卖命,血战黄巾。
这种人又哪来什么“奉法”?奉的又是谁家的王法?
许褚得到信任,是建安5年(200)仗剑以1当十,怒击刺客徐他等奸细。
(徐)他等怀刀入。褚至下舍心动,即还侍。他等不知,入帐见褚,大惊愕。他色变,褚觉之,即击杀他等。太祖益亲信之。--《魏书十8许褚传》
魏武得救,以此令褚不离左右,大见亲待。
可见,“忠诚谨慎”与典韦、许褚完全不沾边儿。无外乎“流氓发迹”后的溢美之词。
而发迹手段则颇为类似,即“纳带血的投名状”,以此得主君青睐。
再看他们2人的哀荣对比。
古来贤圣皆死尽,唯有金石留其名。
按官修史料记载,魏武对“外乡”典韦,比对“同乡”许褚,待遇更为优厚。
其情显然,无外乎“招揽贤才、以示公平”的手段。
典韦饮啖兼人,魏武以肉食美酒供养;军中遂传歌谣:“帐下壮士有典君,提1双戟8十斤。”
韦死,魏武流涕累日。令祀以中牢。
所谓中牢即羊和豕,豕即猪;太牢则是3牲。
太祖退住舞阴,闻韦死,为流涕,募间取其丧,亲自临哭之。--《魏书十8典韦传》
中牢是祭祀诸侯的待遇;类似记载者有曹操祭乔玄,用太牢(牛羊豕)。因玄举家相托,为操忘年至交。
褚死,则无类似待遇,未曾听闻以中牢祭祀,连少牢都没有。
许褚还得在曹后“号泣呕血”。褚死,也未见曹丕为其“流涕累日”。
太祖崩,褚号泣欧血。--《魏书十8许褚传》
韦子典满拜为郎中,官阶不高,赐仕宦之路而已;后迁都尉,赐爵关内侯。
褚子许仪下场更坏,以小过遭钟会诛杀,斩将立威。
牙门将许仪在前治道,会在后行,而桥穿,马足陷,於是斩仪。仪者,许褚之子,有功王室,犹不原贷。--《魏书2十8钟会传》
许仪从征川蜀是魏景元4年(263),魏武死后4十3年。
仪官止牙门将,待遇可谓至薄矣。
最为可怪者,是齐王芳时代,典韦从祀于魏武庙廷,许褚则无此待遇。
(正始4年)秋7月,诏祀故大司马曹真、曹休、征南大将军夏侯尚、太常桓阶、司空陈群、太傅锺繇、……执金吾臧霸、破虏将军李典、立义将军庞德、武猛校尉典韦於太祖庙庭。--《魏书43少帝纪-齐王本纪》
此1节,也使后世史家颇有微词。
潼关之危,非褚不济,褚之功烈,有过典韦。今祀韦而不及褚,又所未达也。--裴松之
以典、许“身后之事”来看,典韦的待遇明显高过许褚。外乡竟压了同乡1头。
许褚的官阶变迁也颇有可推敲之处。所谓“从征张绣,斩首万计”明显是秽史。
(褚)从征张绣,先登,斩首万计,迁校尉。--《魏书十8许褚传》
建安2年(197)曹军大败于宛,何来斩首万计?“被斩首万计”倒是合情合理。且许褚先登,竟然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