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章 子系中山狼,得志便猖狂上(4 / 5)

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3757 字 2024-07-06

讽潜结徒党,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。--《魏晋世语》

魏讽活动于魏郡邺县,而邺县的魏王宫没有长乐宫,因此长乐宫只能设在汉帝所居的许县,可知长乐卫尉陈祎是刘协的腹心。曹氏父子为此大开杀戒,疯狂镇压反对力量。

(魏)讽潜结徒党,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;未及期,祎惧而告之。太子(曹)丕诛讽,连坐死者数千人。--《资治通鉴汉纪》

注:陈祎为许县长乐卫尉,见柳春新《魏讽谋反案析论》。

卫尉的下辖僚属,有公车司马、卫士、旅贲等等。按张金龙《汉代禁卫武官制度研究》的意见,由于卫尉负责宫城护卫,因此特别受到统治者的关注。东汉时,卫尉往往“以3公兼领,其职较重”(见纪昀《历代职官表》)。

这里需要强调1点,由于两汉时的宫城通常建于城市的南部,因此卫尉(负责卫戍宫城)统辖的部队也被称作“南军”。

至于在宫城之外、京师之内的卫戍部队,由于在地理方位上位于城市北部,因此被称作“北军”。北军的首脑,便是执金吾(中尉)。

执金吾,源自秦代的中尉。其职能是“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”,即掌管宫城之外、京师之内的安保。

除此之外,执金吾每月需要在宫城之外巡逻3次,同时兼顾武库兵器的保管工作,因此也被《续汉书》称作“执金御”。

执金吾1人,中2千石。本注曰: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。月3绕行宫外,及主兵器。吾犹御也。--《续汉书百官志》

执金吾虽然不在9卿之列(光禄勋、卫尉均属9卿),不过秩阶却是中2千石,与9卿平级。

执金吾的权力在两汉时代变化很大。

西汉时,执金吾的属官有属官有中垒、寺互、武库、都船4令丞(见《百官公卿表》),每个分支机构又各有所辖。

到了东汉,执金吾的属官只剩下丞1人、缇骑2百人、武库令1人(见《续汉书百官志》)。除了每月例行公事地3次“绕行宫外”,执金吾基本沦为1个看守兵器库房的清贵闲差。

执金吾地位的下降,始自西汉武帝,当时被强化了职权的城门校尉,以及被增设的西汉8校尉(至东汉并省为5校),基本涵盖了执金吾的职能范围。

城门校尉“掌京师城门”,也领缇骑,在武帝时又“增屯兵”,与执金吾“徼循京师”的职能高度相似。

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,有司马、十2城门候。--《汉书百官公卿表》

城门校尉,高帝置,从缇骑百2十人,武帝始增屯兵。--《要略》

8校尉则是武帝时增设。它们分别为掌管宣曲宫的长水校尉、掌管上林苑的步兵校尉、掌管池阳宫的胡骑校尉。

另有中垒校尉“掌北军垒门之内”,屯骑校尉“掌骑士”、越骑校尉“掌越骑”、射声校尉“掌待诏射声士”、虎贲校尉“掌轻车”。

从职能描述上看,8校尉虽然在名义上属于北军,实际的执勤地点却集中在长安附近的皇家行宫或园林,核心还是服务于君主个人,而非护卫京师。

西汉8校尉的首脑是“中垒校尉”。如前所述,中垒系统本身是执金吾的属官,后来被分割出来独立领军,大大削弱了执金吾的权势。

汉有南北军,卫京师。武帝置中垒校尉,掌北军营。光武省中垒校尉,置北军中候,监5校营。--《宋书百官志》

及至东汉,中垒、胡骑、虎贲3校尉遭到并省,改设“北军中候”统辖剩余的5校尉。

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,西汉的中垒校尉秩阶2千石,东汉的北军中候秩阶仅有6百石(与刺史平级),属于“小官管大官”的生动再现。

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,外掌西域(当为“4城”)。屯骑校尉掌骑士……自司隶至虎贲校尉,秩皆2千石。--《汉书百官公卿表》

北军中候1人,6百石。本注曰:掌监5(校尉)营。--《续汉书百官志》

执金吾的权势在西汉武帝时已经被严重削弱,自东汉肇始,执金吾的地位又进1步下降。

(执金吾)本有式道、左右中候3人……中兴(指东汉建立)但1人,又不常置,每出,以郎兼式道候,事已罢,不复属执金吾。--《续汉书百官志》

有趣的是,东汉的建立者刘秀,对执金吾曾经颇有执念。

刘秀年少时曾在长安游学,有幸见到了巡行京师的执金吾,其车马仪仗甚盛,刘秀因此说出“仕宦当作执金吾”的名言。

(刘秀)后至长安,见执金吾车骑甚盛,因叹曰:“仕宦当作执金吾,娶妻当得阴丽华。”--《后汉书皇后纪》

可惜刘秀登基之后,却并未恢复执金吾的权势地位。到了东汉末年,执金吾已经完全沦为清贵冗散,不复西汉时的盛况。

到了曹魏时代,执金吾的地位进1步下降,成为失势军阀的养老职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