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实行军屯,也是南下掠取汝颖之后才开始的。军屯之始,就在建安元年(196)。
是岁(建安元年)用枣祗、韩浩等议,始兴屯田。--《武帝纪》
偷偷说1句,之前曹军也经常断粮。比如兖州之战(194-195)曹操、吕布僵持1年,最后竟1起断粮,被迫讲和。
(曹公)与布相守百余日。蝗虫起,百姓大饿,布粮食亦尽,各引去。--《武帝纪》
迁治鲁阳
曹操想把天子迁到许县。
但许县是自己刚刚攻略的地盘;若如此,则目的太过露骨,很容易激起白波军的怀疑。最后难免受到排挤,落到张杨的下场:
赔了粮食又失天子。
会天子还洛阳,韩暹、杨奉、董承及(张)杨各违戾不和。--《魏书十4》
再加上白波军做贼已久,1路上又刷了李傕、郭汜两个经验包,虽是百战残军,但兵皆精悍。
太祖曰:“此孤本志也。杨奉近在梁耳,闻其兵精,得无为孤累乎?”--《魏书十4》
而曹操当时刚刚经历了大战(南下陈国、颍川)。此时不想、也不敢和白波军撕破脸皮。
曹操玩了1把曲线救国。
曹操建议,把天子迁到鲁阳。大家利益均沾,而你也有粮食可吃。
(董)昭以(杨)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,作太祖书与奉曰:
“将军当为内主,吾为外援。今吾有粮,将军有兵,有无相通,足以相济,死生契阔,相与共之。”
关键词:今吾有粮,将军有兵。
粮食,这对饥寒交迫的白波帅们,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。
鲁阳在哪呢?鲁阳在南阳郡北侧,是荆州地区的东北边缘。
当年(190)袁术与孙坚就屯兵在此。袁术败后,南阳落入刘表手中。
(袁)术表(孙)坚行破虏将军,领豫州刺史。遂治兵于鲁阳城。--《吴书1》
刘表外宽内忌、亦无大志;不过在荆州的治理颇为得道。荆州粮谷充盈、人户兴旺。赤壁之战前,着实有过1段太平岁月。
表招诱有方,威怀兼洽,其奸猾宿贼更为效用,万里肃清,大小咸悦而服之。--《后汉书刘表传》
当时士子流亡,大致是3个方向,北入幽州,南入荆州,西入益州。而荆州的客籍名士尤多,刘表治理成果可见1斑。
关中军阀张济、张绣就是因乏粮、同年流亡入荆州的。最终张济败死、张绣归降。
济饥饿,至南阳寇略,为穰人所杀。--《魏书6》
挟制天子的杨奉,其叔父杨定也是东迁半道,与主力部队失散,向南亡入荆州,之后失去记载,大概率死于半道。
杨定为汜所遮,亡奔荆州。--《后汉书卷7十2》
张济、杨奉等人的流亡路线,充分说明,荆州是有粮食的。
荆州北侧富庶繁华的南阳郡,是关中军阀心中“流着奶和蜜”的极乐净土。
迁治鲁阳,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。
曹操不愧是清平之能臣,乱世之奸贼。转脸儿就改弦易辙,把天子1路劫持到了许县,自领大将军,同时宣布:
韩暹杨奉不能奉王法,天子命我讨贼。
两个头都要抓,两个头都要硬。曹操1面矫诏,1面派兵袭破白波军在梁县(许县西侧不远)的巢穴。
(曹)操乃诣阙贡献,禀公卿以下,因奏韩暹、张杨之罪。暹惧诛,单骑奔杨奉。--《后汉书董卓传》
韩暹、杨奉、李乐、胡才全傻了眼。
昨天我还是靖难功臣,怎么今天突然就沦为草寇了?
仓卒之际,交兵战败,白波军彻底崩溃。而杨彪等公卿,在丁冲、钟繇等曹氏势力的裹挟下,被迫从了曹操,与天子1起、过上了“人形祥瑞”的幸福生活。
白波军的下场是很凄惨的。
胡才、李乐亡奔河东,胡被仇家截杀,李病死。韩暹、杨奉先投袁术,又附吕布,最终杨奉被刘备诱杀,韩暹死于郡贼之手。
白波贼军下场…前文还是提过。
天子东迁的故事,便是如此。
刘协在长安、弘农、陕县、安邑、洛阳、鲁阳(描述中的)、许县之间的流浪迁徙始末,说白了就俩字儿:
粮食。
君以民为先,民以食为天。饿着肚子,什么理想道德都是扯淡。天子之迁徙如是、白波军之败亡亦如是。
关中军若有粮,岂能失去天子?
白波帅若有粮,又岂能受制于张杨、受辱于曹操?
毕竟,人都是要恰饭的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