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与“称皇帝”3件大事。
攻陷成都后,赵云地位符合其人元老身份,但…后两件事之后,赵云明显被刘备嫌弃!
原因很简单:忠于汉室的赵云,不支持刘备称王称帝!
此处注意1点:“建安2十6年”即“魏黄初2年”,魏蜀双方为了“明正朔”而采用不同书法。
东汉灭亡于建安2十5年,但该年号在益州地区被延续至2十6年。
以结果而论,3次分封中,“荆楚系高于东州系,而东州系高于益州系”的局面,大抵没有变化。
但在细枝末节上,此事颇有些值得商榷之处。
刘备入蜀之初,“元从集团”的地位,力压“荆楚士人”。
建安十9年(214)刘备攻陷成都,以左将军领益州牧,兼称“大司马”与“司隶校尉”,1跃而成蜀地新主。
刘备在该年的册封记载,比较明确。按《先主传》所述,以诸葛亮为首的诸多人物,先后得到提拔。
陈寿对此归纳为“有志之士,无不竞劝”;司马光论及此事,还在结尾添了1笔“益州之人,是以大和”。
刘备皆处之显任,尽其器能。有志之士,无不竞劝。益州之民是以大和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实际司马光可能没有完全理解陈寿的书法,陈寿笔下的“有志之士”,与“益州之民”毫无干系,指代的是荆楚人与东州人。
在刘备此次册封中,益州人实际处在边缘地位,是被刻意排挤的群体。
此次册封的辞令与官职,从亲疏远近,大抵可以分为3部分。
其1是嫡系,被称作“肱股”、“谋主”、“爪牙”与“宾友”。
肱股是诸葛亮,谋主是法正,爪牙是关、张、赵、马代表的武人集团,宾友则是许靖、糜竺、简雍等人代表的谈客集团。
诸葛亮为股肱,法正为谋主,关羽、张飞、马超为爪牙,许靖、麋竺、简雍为宾友。--《蜀书2先主传》
在上述诸人中,诸葛亮为徐州琅琊人,糜竺为徐州东海人,法正、马超为司隶扶风人,关羽为司隶河东人,赵云为冀州常山人,张飞、简雍为幽州涿郡人,而许靖则是豫州汝南人。
在此次册封中,被明确提及的诸人中,除了法正(东州势力代表)、许靖(流寓士人领袖)与马超(立有大功的新人)之外,其余大多是跟随刘备转战中原的故吏,明确出身荆楚的人物,竟然1个也没有。
当然,以魏延(义阳)、霍峻(南郡)、马良(襄阳)、向宠(襄阳)等为代表的荆州人,在刘备入川时多有献纳,自然也在擢拔之列。
但不难看出,在建安十9年(214)的册封中,占统治地位的实际是刘备的元从集团,荆州人也不得不作为该势力的附庸而存在。
其2便是客将系,即所谓的刘璋旧人。
这类人物又被分为3部分。
其1是刘璋所信用者,其2是刘璋的姻亲故旧,其3是刘璋所排斥者。
董和、黄权、李严是刘璋所用者;吴1、费观是刘璋的姻亲;彭羕是被刘璋疏远的人物。
董和、黄权、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,吴1、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,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,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,(刘备)皆处之显任,尽其器能。--《蜀书2先主传》
然而需要注意的是,董和出身荆州南郡,李严出身荆州南阳,吴1出身兖州陈留,费观出身荆州江夏。
在这批刘璋旧人中,明确出身益州的,只有黄权(巴西)与彭羕(广汉)。
且不说彭羕还是被刘璋流放的政治犯,被迫投靠刘备做了鹰犬走狗,是被刻意树立为“好典型”的人物。
(彭羕)为众人所谤毁于州牧刘璋,(刘)璋髡钳(彭)羕为徒隶。会先主入蜀,(彭羕)溯流北行。--《蜀书彭羕传》
至于黄权,初降时未得大用,仅为偏将军,乃至被东晋学者徐众所叹息。
先主假(黄)权将军,善矣,然犹薄少,未足彰忠义之高节,而大劝为善者之心。--徐众《3国志评》
其3便是刘备的仇人。
这类人物不多,被明确提及姓名者,唯有刘巴1人。
刘巴者,(刘备)宿昔之所忌恨。--《蜀书先主传》
刘巴是江夏太守刘祥的儿子,在刘表死后(208),曾经归附曹操,替曹氏招降荆南4郡。
在“先主南徇4郡”时(209),刘巴逃入交州,转入川蜀,刘备恨之。
曹公辟(刘巴)为掾,使招纳长沙、0陵、桂阳。会先主略有3郡,(刘)巴不得反使,遂远適交阯,先主深以为恨。--《蜀书刘巴传》
刘备入蜀后,刘巴被提拔为左将军西曹掾,“西曹掾”即掌管郡守与军吏升迁的长官,典幕府外部人事任免,与东曹(典幕府内部人事)相对,属于显职。
但特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