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四章 江湖多风波,舟楫恐失堕4(4 / 4)

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916 字 11个月前

“十万大军”。

因为这个谎扯得太过分,被裴松之为代表的后世史家相继嘲笑。

魏太祖虽机变无方,略不世出,安有以数千之兵,而得逾时相抗者哉?以理而言,窃谓不然……将记述者欲以少见奇,非其实录也。--裴松之

《魏书》对战绩点窜过甚,甚至出现了前后纰漏。

比如斩文丑时,《武帝纪》宣称曹军战马仅有6百;

但《钟繇传》已经明确提到关中诸将“贡马2千”助战官渡。

裴松之对此又嘲笑道“钟繇的马在哪里”。

按《钟繇传》云“公与绍相持,繇为司隶,送马2千余匹以给军”,本纪及世语并云公时有骑6百余匹,繇马为安在哉?--裴松之

至于赤壁之战(208),曹操被孙刘联军大败,险些死在华容道。

其人甚至连江陵(南郡郡治)都丢了,吓得余生不敢再南下。

(曹)公船舰为备所烧,引军从华容道步归,遇泥泞,道不通,天又大风,悉使羸兵负草填之,骑乃得过。羸兵为人马所蹈藉,陷泥中,死者甚众。--《山阳公载记》

如此惨痛的失败,在《魏书》中竟被美化为“疫病起,曹公主动烧船退兵”。

轻拿轻放到这个地步,可谓弥天大谎。

(曹)公至赤壁,与(刘)备战,不利。于是大疫,吏士多死者,乃引军还。--《魏书武帝纪》

注意:这是亮点!!!!!!!!!

如此离谱到不符合常理之事,偏偏不少键盘侠们就信了!!!!!

《赤壁》还真就加入了这段让人笑掉大牙的剧情。

陈寿的《魏志》沿袭自王沈、缪袭等人的《魏书》。

毫无疑问,在曹魏的官修史中,对赤壁之战的解释,就是1次不咸不淡的战略收缩;

甚至曹操对此的定性,也是“船是我自己烧的,周瑜不过捡漏而已”。

周瑜破魏军,曹公复书与权曰:“赤壁之役,值有疾病,孤烧船自退,横使周瑜虚获此名。--《江表传》

诸君以为,这算不算“阿q精神”????

曹丕是曹魏的第2代统治者,但却与其父1样,对国史多有篡改。

比如曹丕在《典论自叙》中谈到酸枣联盟(190),洋洋洒洒写道“河内之甲屯于孟津、兖豫之师战于荥阳”。

大兴义兵,名豪大侠,富室强族,飘扬云会,万里相赴;兖、豫之师战于荥阳,河内之甲军于孟津。--《典论自叙》

实际“观兵孟津”的河内之甲指袁绍,但刻意隐去其名;

而“浴血荥阳”的兖豫之师,说的是曹操,两相对比,将其父的形象大大拔高。

曹丕还在《典论奸谗》提到袁氏诸子的灭亡始末,但却刻意隐去其中的硍节;反将“废嫡立庶”的作用无限放大,实际是在影射曹植夺宗之事。

颖川郭图辛评,与(审)配(逄)纪有隙,惧有后患,相与依谭,盛陈嫡长之义,激以绌降之辱,劝其为乱,而谭亦素有意焉,与尚亲振干戈,欲相屠裂。--《典论奸谗》

曹丕年龄当与袁尚相似,还曾参与攻屠邺县(204),甚至在此强纳甄氏,却对自己亲历之事都隐讳如此。

至于甄夫人之死(220),在王沈《魏书》中也被扭曲成“曹丕赐甄氏皇后玺绶,甄氏谦恭不受,恰逢病死,帝哀叹良久”。

这段悖谬至极的记载,已是贻笑千古的秽史,乃至连陈寿都看不下去,将其尽数删掉。

陈寿此举,被裴松之称赞为“干得漂亮”。

推此而言,其称卞、甄诸后言行之善,皆难以实论。陈氏删落,良有以也。--裴松之

先说到这里,下1章,咱们继续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