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九章 诡谲难揣度,豪壮终得获3(3 / 4)

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845 字 11个月前

太祖武皇帝,沛国谯人也。--《魏书武帝纪》

同时,曹操早年有1妾室刘氏,她为曹操生育了长子曹昂与清河公主。刘氏死后,曹昂便被原配丁氏抚养。

太祖始有丁夫人,又刘夫人生子修(曹昂字子修)及清河长公主。刘早终,丁养子修。--《魏略》

这个刘夫人,极可能是刘馥族人。

综上所述,刘馥凭借微薄勋劳而占据显赫地位,甚至在列传名次上盖过了同传的司马朗、梁习、贾充、张既等人位列传首,很可能便是因为他属于曹氏外戚。

刘馥列于《魏书卷十5》,也就是刺史传。

同卷的有兖州刺史司马朗(司马懿之兄)、并州刺史梁习、凉州刺史张既(曹芳皇后祖父)、凉州刺史温恢(西晋重臣温羡之祖)、豫州刺史贾逵(西晋开国功臣贾充之父)。

功绩不显的刘馥,位于这些人之首,其人身份可见1斑。

所以赵旻要防备其人阵中跑出个夏侯渊。

接着上1章,继续为您说。

咱们继续聊蹇硕之死。

蹇硕是汉灵帝时代的权宦,“壮健有武略”,完全不似阉人,因此被任免为上军校尉,统率西园诸将。

彼时的蹇硕权势熏天,连何进都不得不礼让3分。

(灵)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,特亲任之,以为元帅,督司隶校尉以下,虽大将军(指何进)亦领属焉。--《后汉书何进传》

灵帝死后,蹇硕由于“素轻忌于何进兄弟”,有谋反之意,准备暗杀何进,提前上演“十常侍之乱”。

宦官谋害大将军,自然需要借口。

蹇硕称灵帝死前,有意废长立幼,因此自己要秉承先帝遗愿,扶持刘协继位。

(灵)帝以(刘)辩轻佻无威仪,不可为人主,然(何)皇后有宠,且(何)进又居重权,故久不决。6年,(灵)帝疾笃,属(刘)协于蹇硕。--《后汉书何进传》

彼时灵帝已死,他是否真的有过废长立幼的念头,已经难于考证;

但蹇硕谋反,却必须要大义名分为依托。

按理说,蹇硕手握如此机密,对何氏兄妹无疑是定时炸弹;

但灵帝死后,何进却并未立刻清算蹇硕。

由此看来,蹇硕所谓的先帝遗命,真实性不得不打个问号。

蹇硕被杀的原因,是他与其余中常侍串谋,欲再度谋害何进,结果遭到阉党出卖而死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出卖蹇硕的阉党,是何进的南阳老乡郭胜。

可见蹇硕的“谋反”,到底是真有其事,还是源自何进与郭胜的杜撰,又要打个问号。

中常侍郭胜,(何)进同郡人也。(何)太后及(何)进之贵幸,(郭)胜有力焉。故(郭)胜亲信何氏,遂共赵忠等议,不从(蹇)硕计,而以其书示(何)进。--《后汉书何进传》

从上述事件中,可以清楚看到,蹇硕欲杀何进,需要托言先帝遗命;

何进欲杀蹇硕,又必须有阉党内部的成员出面作证。

虽然总归是实力之争,却依然无法摆脱“名分”2字。

再来看何太后之死。

十常侍之乱以后,何进、何苗兄弟并死,阉党也在士人的血腥清洗下走向覆灭,何氏外戚集团1夜垮台。

何皇后也因此陷入孤立无依的窘状。

其时,彼时距离董太后之死,不过数月时间。

董卓上洛后,对何太后与刘辩这对儿孤儿寡母十分轻蔑,先借口何太后“逆妇姑之礼”,褫夺了她的垂帘大权;

随后,董卓又借口刘辩“暗弱”,废黜了他的皇帝之位。

百僚大会,(董)卓乃奋首而言曰:“大者天地,其次君臣,所以为政。皇帝暗弱,不可以奉宗庙,为天下主。”--《后汉书董卓传》

何太后得势时,可以恣意残害婆婆,而满朝噤声;

何太后落难时,残害婆婆便成了自己的“罪状”,同时成为董卓擅权废立的“名分”。

刘辩被废的借口,更加荒谬。

董卓称刘辩“暗弱”,称刘协“贤明”,因此“废昏立明”。

但讽刺的是,彼时的刘协年仅9岁,难辨贤愚。

当然,本书中刘协似贤实愚。

(董)卓与(帝)言,(帝)不能辞对;与陈留王(指刘协)语,遂及祸乱之事。(董)卓以(陈留)王为贤。--《后汉书董卓传》

更何况在董卓口中,“每念灵帝,令人愤毒”,他还表示“刘氏种不足复遗”,又有何理由要立灵帝幼子刘协呢!

(董)卓欲废帝,谓(袁)绍曰:“皇帝冲闇,非万乘之主……卿不见灵帝乎?念此令人愤毒!”--《献帝春秋》

董卓呼(袁)绍,议欲废帝,立陈留王。是时绍叔父(袁)隗为太傅,(袁)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