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二章 至今窥牧马,不敢过临洮下(5 / 5)

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3658 字 11个月前

则作为推测目标,诸君可自行去粗取精。

当然,由于正始年间(240-249)的曹马党争,导致后世学者,存在某些质疑,认为何晏、丁谧、邓飏等曹爽党徒,可能未必参与浮华,而是遭到司马氏的污蔑。

当然,从可见的史料看,何晏等人党附曹爽是真、遭遇污蔑是真、但参与浮华也是真。

从浮华十5党人的雅号,即所谓“4聪”(亦写作4窗)、“8达”、“3预”来看,与东汉名士“品题标榜”1脉相承。

彼时所谓的“马氏5常”、“荀氏8龙”、“司马8达”、“颍川4长”、“神君”、“8顾”、“8及”、“8俊”、“8厨”等雅号,实际就是名流之间互相戴高帽、抬轿子,利用舆论力量来“左右朝局”的朋党行为。

关于上述人物,在《后汉书党锢列传》、《世说新语德行篇》中有大量记载,不再赘述。

客观来说,通俗来讲,就是互相吹!

这就是所谓魏晋风骨,呵呵,1帮吃饱了撑的么得事干之人,站着说话不腰疼,甚至假模假样的伤春悲秋而已!

有本事他们舍出去…不用多,百亩良田给无地流民啊!

他们可舍得?

言归正传。

魏晋的“浮华之事”,与东汉的“清议交游”又有所不同。

浮华子弟从身份上看,是曹魏勋臣的子侄或姻亲,从年龄上看,大抵都在2、3十岁上下,政治经验薄弱,而气血正旺,很有些“以社稷自任”的劲头儿。

因此这群贵游子弟,在曹叡眼中,无疑十分可憎。

按照曹叡“动辄以小过而致大辟(即死刑)”的刻薄心性,如果不是顾及“浮华子弟”背后的政治能量,恐怕早已将他们尽数夷灭;

绝不可能出现这群青年政治犯,在服刑期满(实际是曹叡死亡)后,居然又再度参与齐王1朝党争的后续事件。

明帝喜发举,数有以轻微而致大辟者。--《魏略》

事实上,在曹叡死后(239),何晏、夏侯玄、邓飏、丁谧、李胜、司马师等“禁锢终身”的牛鬼蛇神,迅速粉墨登场。

其众分别党附曹爽与司马懿,掀起了为期十年的正始党争(240-249),最终兵戎相见,酿成砍杀,将魏国朝政彻底败坏,贻害不浅。

实际上,曹爽和夏侯玄这对表兄弟曾讨论过废除9品官人法,可惜…

司马老贼羽翼太丰,而且,1群小辈儿,焉能斗过1群爹辈甚至爷爷辈的糟老头子们?

历史就是如此,每1个苦难的拐点,都让人感到深深无力和无奈…

然后…忍不住破口大骂那群贼子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