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七章 日暮人渐归,群鸡犹啄黍5(3 / 5)

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3264 字 11个月前

简而言之,荀彧这1房的承继关系是荀淑-荀绲-荀彧;

荀攸这1房的承继关系则是荀昙-荀彝-荀攸。

荀昙之父是荀淑之兄。

由此可知,荀攸虽然名为荀彧从子,2人的血缘关系也未出5服,但已相对疏远。

这也是为什么荀攸身为侄子,反倒比叔父荀彧还大了6岁。

时建安十9年,(荀)攸年5十8。计其年大(荀)彧6岁。--王沈《魏书》

兴平元年(西历194年)刘焉死,益州将校发动叛乱,刘璋之位险些不保。

(赵)韪因民怨谋叛,乃厚赂荆州请和,阴结州中大姓,与俱起兵,还击(刘)璋。蜀郡、广汉、犍为皆应韪。--《英雄记》

在此背景下,长安朝廷1度认为可以借机吞并益州。

李傕还煞有介事地先后任免扈瑁、牛亶为益州刺史,同时征召刘璋为9卿,想把益州收入囊中。

(刘)焉死,子璋代为刺史。会长安拜颍川扈瑁为刺史。--《英雄记》

汉朝(指长安朝廷)闻益州乱,遣5官中郎将牛亶为益州刺史;征(刘)璋为卿,不至。--《献帝春秋》

其中扈瑁是颍川人,也是荀攸的同乡。

扈瑁能够出任益州刺史,应该离不开荀攸的运作。

牛亶无传,亦不详其籍贯,此人仅在《英雄记》中被提及1次。

从姓氏上看,牛亶大概是董卓女婿牛辅的同宗。

董卓遇害时(192)牛辅屯兵弘农陕县,死于兵乱。

李傕等人自关东归来,与牛辅军师贾诩相遇于陕县,合兵西进。

因此牛亶很有可能是牛辅宗族中的幸存者。

(董)卓婿中郎将牛辅屯陕,(贾)诩在辅军。卓败,辅又死,众恐惧。--《魏书贾诩传》

换言之,兴平元年(194)益州内乱时,荀攸也希望能够趁机分1杯羹,跟随扈瑁、牛亶1起入川,割据蜀中。

可惜世事难料,刘璋在东州集团的帮助下成功镇压了叛乱,因此荀攸入川的计划再度失败。

东州人(指客居益州的3辅人和南阳人)畏威,咸同心并力助(刘)璋,皆殊死战,遂破反者,进攻(赵)韪于江州。--《英雄记》

当时荀攸已经打点好行装车马,正式出发上路。

《荀攸传》称传主在赴任蜀郡太守时,因“道绝不得至,驻荆州”。

(荀攸)求为蜀郡太守,道绝不得至,驻荆州。--《魏书荀攸传》

由此可知,荀攸从长安入蜀,并没有取道汉中,而是南走武关入荆州南阳界,做了1次折返。

昔日(188)刘焉赴任益州牧时,也是经由荆州界入川。从地缘环境推断,荀攸的路线应该是自长安出武关,进入南阳,再南下南郡,经水路入秭归、巫峡,溯流西上。

(刘)焉受命而行,以道路不通,住荆州东界。--《汉灵帝纪》

这里需要解释1下荀攸入川,为何会取道荆州。

初平3年(192)董卓遇刺。

李傕为了拉拢天下诸侯,曾以汉帝名义擢拔荆州刺史刘表为荆州牧,加镇南将军,封成武侯,假节钺。

刘表也投桃报李,遣使供奉,因此双方维持了1种有限合作的态势。

李傕、郭汜入长安,欲连(刘)表为援,乃以表为镇南将军、荆州牧,封成武侯,假节。--《魏书刘表传》

及李傕等入长安,冬,(刘)表遣使奉贡。--《后汉书刘表传》

而且刘焉与刘表虽然同为宗室,却违戾不和。

2人在州牧任上还多次上表弹劾对方僭越,甚至爆发过几次武装冲突。

(刘)焉意渐盛,造作乘舆(指皇帝)车具千馀乘。荆州牧刘表,表上(刘)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。--《蜀书刘焉传》

比如兴平元年(194)益州叛军头目甘宁、沈弥等人战败之后,便东奔刘表。

荆州别驾刘阖,(刘)璋将沈弥、娄发、甘宁反,击璋。不胜,走入荆州。--《英雄记》

在此背景下,刘表也希望能借长安朝廷的力量(牛亶、荀攸),削弱益州方面的实力。

至于荀攸从长安入蜀,为何没有走汉中,而是南下荆州绕远路…

这是因为刘焉父子割据益州之后,遣张鲁“住汉中,断绝谷阁,杀害汉使”,因此长安方面无法经由汉中入川。

(刘)焉遣(张)鲁为督义司马,住汉中,断绝谷阁,杀害汉使。--《蜀书刘焉传》

李傕最初派遣扈瑁入汉中,而扈瑁之后不见记载,很可能便是被张鲁阻挠。

因此荀攸入蜀,只能东走弘农武关,绕道折返。

会长安拜颍川扈瑁为刺史,入汉中。--《英雄记》

可惜人算不如天算,荀攸出武关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