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章 闻羌氐攻略,品凉州诡谲下(3 / 4)

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2780 字 11个月前

,1切为了政治正确而已。

可知其起事之初,实际是拥兵聚众,图谋割据。

而刘勋本人,属于琅琊国王同支,妥妥的大汉宗亲、刘晔族兄。

刘晔字子扬,淮南(汉末名为9江)成德人,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。--《魏书刘晔传》

晔睹汉室渐微,己为支属,不欲拥兵。--《魏书刘晔传》

由此可知,所谓的“放弃兵权”不过是文过饰非。

这是针对刘晔日后在曹魏的尴尬境遇(屡受猜忌)而言。

清代学者何焯,便清楚地点破其玄机所在。

此时曹氏代汉之势未成,以支属不欲拥兵,乃(刘)晔后来饰词。--《义门读书记》

由此可见,刘晔有多么受猜忌。

本书中刘晔有多了得,诸君想必已见识到…

刘晔与荀攸相比,只略欠些火候而已。

而荀彧、荀攸,几乎是3国策士的天花板,与诸葛亮、庞统、法正、鲁肃同级别的存在。

接着上1章,继续为您说。

上1章引出1个问题:

既然《魏志》源自《魏书》,那是否代表陈寿剪裁誊录的部分,便是信史;

而陈寿毁弃不用的部分,便是秽史呢?

这种观点也是不对的。

因为被陈寿删除掉的史料,远不止《卞皇后传》、《甄皇后传》涉及到的宫闱秘史,还包括大量时代浪潮下的敏感人物。

比如何晏、丁谧、邓飏、李胜、桓范等曹爽党羽。

其众相关记载在《3国志》中被删落殆尽,只在角落中留下1鳞半爪。

像文钦这种卷入“淮南3叛”的重要人物,只在《毌丘俭传》中被粗略提及,连表字都被陈寿删掉。

文钦的相关记载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日,恰恰是因为裴松之引用了王沈《魏书》。

虽然王沈望风承旨,对文钦多有诋毁(文钦是司马师的政敌)…这才是狗贼的基操。

但通过对相关记载的梳理辩诬,仍然能够看到文钦的出身、表字、事迹以及他与曹爽的亲密关系。

这为“淮南3叛”的始末分析,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

注意:淮南3叛,分别指的是王凌之叛、毌(guan4声,毌丘是复姓)丘俭文钦之叛,以及诸葛诞之叛。

(文)钦字仲若,谯郡人……曹爽以(文)钦乡里,厚养待之,不治钦事。复遣还庐江,加冠军将军,贵宠踰前。钦以故益骄,好自矜伐,以壮勇高人,颇得虚名于3军。--王沈《魏书》

除王沈《魏书》之外,鱼豢《魏略》也是裴松之注引的重要参考。

鱼豢虽然出仕魏国,但并不供职于东观或太史系统。

因此《魏略》属于私史。

虽然它受到的官方干预相对较小,但也有取材繁芜、审核不严的弊病。

比如《魏略》对刘禅的早年事迹记载,便与《后主传》大相径庭;

《魏略》对魏延之死的记载,也与《魏延传》相异。

裴松之对此表示“此盖敌国传闻之言,不得与本传争审”。

(刘)备在小沛,不意曹公卒至,遑遽弃家属,后奔荆州。(刘)禅时年数岁,窜匿,随人西入汉中,为人所卖。--《魏略》

(杨仪)见(魏)延摄行军事,惧为所害,乃张言(魏)延欲与众北附,遂率其众攻延。--《魏略》

即使如此,《魏略》仍然是1部极具价值的史书。

它包含了许多陈寿未曾涉及的记载,大大完善丰满了曹魏人物的相关事迹。

《魏略》中还大量记载了关中的风土人情,这大约和鱼豢本人的关中(鱼豢是3辅之京兆尹人)出身有关。

魏时,京兆鱼豢私撰《魏略》。--《史通正史篇》

裴松之在《魏志》中的引注,绝大部分取材于王沈《魏书》、鱼豢《魏略》以及王粲《英雄记》,兼杂《汉晋春秋》以及《献帝起居注》等辅助材料,其中《魏略》所占篇幅尤重。

《魏略西戎传》,殊方记载,最为翔实。--卢弼《3国志集解》

魏氏别史5家(上述5部书),盖可与陈寿《志》参考而互见,亦1时记载之隽也。--高似孙《史略》

由此可知,王沈《魏书》与鱼豢《魏略》,虽然在某些记载上陷入了稗史的弊病,但并不影响它的整体地位。

这个理论如果推而广之,便可以得到如下结论:

即使1部史书中存在大量荒诞记载,依然需要审慎梳理,从中选取可信的部分,而不宜全数废弃。

这便如同《史记》中的上古史记载,玄之又玄,荒诞至极,基本可以视作神话;

但剥离开神话色彩,依然可以粗略看到上古王朝统绪的流徙变迁。

3国时代的蜀地学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