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九章 观天下风向,助刘备封王19(2 / 3)

汉末雄风 云垂赏竹涛 1706 字 8个月前

的“大人”近似。

即贵族之意。

尽管在汉人心目中,“大人”是对父母等尊长、以及有德行之人的敬称。

《易经》中乾为天的爻辞中,“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”,才是对“大人”1词的教科书式用法。

明清那种犬儒当道的时代,不提也罢。

言归正传。

因夏侯兄弟、徐晃这3将,骤然加速冲锋之故,使得槐头这个鲜卑大人,不得不主动出城迎战。

鲜卑人不是汉人,守城并非他们的专业。

出城野战才是。

然而……

这些,长期被乌桓人压制在草原(即后世呼伦贝尔大草原)上鲜卑人,却并不知道……

夏侯惇更喜欢这个鲜卑人出城、与卫府铁骑短兵相接。

而这时代的鲜卑人战斗力如何呢?

曾在凉州北地郡,与鲜卑人交过手的夏侯惇最清楚。

当年,夏侯惇曾以5千余兵卒,对阵数万流窜至凉州的、扶罗韩统治之下的鲜卑战兵。

结果……

夏侯惇完胜。

今日,面对卫府3万百战精兵,而且是甲胄齐整的重骑兵加弓骑兵,鲜卑人的命运,便可想而知。

这1战,夏侯惇的指挥愈发精微;

夏侯渊的凿穿更为坚决;

而徐晃更是再1次“长驱直入”,直接刺死了敌酋槐头。

鲜卑人大乱。

卫府趁乱收拢、俘虏鲜卑人,不计其数。

在辽西郡战场上,结果相似、战况却不同。

与夏侯惇技近乎道、极富艺术美感、兼且细致入微的指挥作战方式迥异。

小马哥是依靠亲自率军、1马当先,结阵凿穿、凿穿、再凿穿的战术,来击溃鲜卑人。

小马哥,简直将骑兵用到了极致。

太史慈的战术,与夏侯惇、小马哥皆不同。

其人是将正面弓箭抛射射杀、与侧面冲撞凿穿结合为1体的“放风筝”战术。

即:

1校卫府铁骑结为雁行阵正面抛射鲜卑人。

待鲜卑人加速冲锋而来时,侧面各两千余名骑兵,左右冲锋对凿敌军,迫使敌军减速防御。

与此同时,弓骑兵加速后撤,再结雁行阵准备开射。

待这两翼友军冲锋交错、离开敌阵之后。

正面结雁行阵之骑兵继续射杀敌军。

如此循环往复……

最多56次,敌军士气便会全面崩溃。

太史慈再改为牡阵,令兵卒换长矛、加速追杀敌军即可。

太史慈所率领的骑兵,射术都在平均水准之上。

加之太史慈谙熟弓箭射程、挽弓搭箭所需时间,因此,其人的这套战术,很难被他人所复制……

当然了,同样精于射术的黄忠除外。

综上所述,太史慈、马超,此战大胜鲜卑人。

因即将入冬、兼且9月底东北气候已颇为寒冷之故……

鲜卑人在此时,居住地相对集中。

这就方便了,太史慈、马超2将可轻易俘虏大批鲜卑人。

至于俘虏而回的这些鲜卑人,应如何安置这个问题……

自有卞夫人、曹洪、周瑜、鲁肃这4人协助解决。

卫府如今不缺钱粮。

经水洗、去硫加工制成的煤球、以及炉具,卫府也有许多;

兼且辽西郡平原甚多。

是故,想人口都快想疯了的赵旻,有的是办法帮助鲜卑人安然越冬。

卞夫人、曹洪、周瑜、鲁肃4人,以及迁徙之地的太守、县令们……

只要将鲜卑人打散、安置至渔阳郡、右北平郡,以及辽西郡各处,并进行编户管理即可。

【作者题外话】: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。

刘备领荆州牧,事在建安十4年(209),廖立该年不满3十,与诸葛亮相似(诸葛亮时年2十8)。

先主领荆州牧,辟(廖立)为从事,年未3十,擢为长沙太守。--《蜀书廖立传》

先主领荆州牧,辟(廖立)为从事,年未3十,擢为长沙太守。--《蜀书廖立传》

刘备死后,诸葛亮以“臧否群士,自高自大”为由,将廖立废黜,流放到汶山郡(蜀郡之北,羌人聚居处),自此不见叙用。

(诸葛)亮表立曰:“长水校尉廖立,坐自贵大,臧否群士……”于是废(廖)立为民,徙汶山郡。--《蜀书廖立传》

诸葛亮死后(234)廖立仍然未能解除禁锢,最终老死在流放之地。

后监军姜维,率偏军经汶山,诣(廖)立。称(廖)立意气不衰,言论自若。(廖)立遂终徙所。--《蜀书廖立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