脸颊边,眼神专注而坚定,时而蹙眉沉思,时而奋笔疾书。
数日后,杨旸带着一份精心拟就的吏治改革方案求见景泰皇帝。她重新梳妆打扮,头戴紫金八宝攒珠冠,身着绣有九龙戏珠图案的朱红锦袍,腰束一条金丝软带,脚踏一双绣金云纹缎面鞋,步伐沉稳有力,仪态端庄威严。
见到皇帝,杨旸福了福身,便直入主题:“陛下,臣妾以为,当下贪腐猖獗,皆因官员选拔升迁制度漏洞百出,监督机制形同虚设。臣妾拟了一份改革之策,望陛下过目。”说罢,呈上方案。
景泰皇帝接过方案,细细翻阅,眉头时而紧皱,时而舒展。良久,他抬起头,看着杨旸说道:“旸后,此方案虽好,但触动诸多既得利益者,推行起来怕是困难重重。”杨旸微微抬头,目光炯炯地回应:“陛下,正因为艰难,才更要去做。若任由现状持续,颜国迟早陷入万劫不复之地。臣妾愿亲率团队,监督推行,遇山开路,遇水架桥,定不辜负陛下与百姓的期望。”
景泰皇帝凝视着杨旸,从她眼中看到了决绝与坚毅,心中暗自钦佩。他轻轻点头:“旸后既有此决心,朕便与你一同努力。只是过程中,你需多加小心,那些利益受损者恐会暗中使坏。”杨旸心中一暖,谢道:“多谢陛下信任,臣妾自当谨慎。”
然而,消息传出,朝堂上下顿时暗流涌动。一些权贵们聚集在一位老王爷的府中,个个面色阴沉。其中一人咬牙切齿地说:“这皇后好大的胆子,竟敢断我们的财路,绝不能让她得逞!”老王爷坐在太师椅上,眼神阴鸷:“先莫要慌乱,派人紧盯她的一举一动,寻找机会将她扳倒。”众人纷纷点头,一场针对杨旸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,而杨旸也敏锐地感觉到了危险的逼近,她心中警惕,一面加快改革筹备,一面加强自身安保,同时思索着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明枪暗箭,她告诉自己,无论如何都不能退缩,这是为了颜国,为了正义,哪怕孤身一人,也要战斗到底。
杨旸察觉到危险后,行事更加谨慎周密。她在日常服饰上也做了改变,不再穿戴过于华丽张扬的服饰,而是常着一袭深蓝色的锦缎长裙,裙角绣着精致的银色暗纹,低调却不失高雅。头发挽成一个简单的发髻,仅用一根蓝宝石簪子固定,既方便行动又不失端庄。
她开始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,挑选了一些忠诚且有才能的年轻官员,时常在自己的宫殿秘密召见他们,商议改革与应对之策。这些年轻官员们对杨旸充满敬佩,皆愿效死力。
一日,杨旸收到消息,有人在民间散布谣言,诋毁她的名誉,意图煽动百姓对她的不满。她决定亲自出宫,去民间了解情况。她换上一身素净的平民服饰,淡绿色的布衫配上一条褐色的布裙,脸上略施粉黛,伪装成一位普通的富家小姐。
在集市上,杨旸听到百姓们的议论纷纷。一位大娘皱着眉头说:“听说那皇后专权,现在还要搞什么改革,这以后的日子怕是更不好过喽。”旁边的一位大叔也附和道:“是啊,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为了咱老百姓。”杨旸心中一痛,走上前去,微笑着对大娘说:“大娘,您这话可就冤枉皇后娘娘了。娘娘一心想要整治朝堂,让咱颜国越来越好,那些贪官污吏才是害咱们的人呢。”大娘怀疑地看着她:“你这小姑娘,怎么知道这么多?”杨旸笑了笑:“我曾在宫中见过娘娘一面,娘娘心怀天下,绝不是谣言中所说的那样。”
与百姓们交谈过后,杨旸回宫的路上一直在思考对策。她明白,仅仅在朝堂上推行改革是不够的,还需要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。她眼神坚定,心中暗自决定,要加大对改革政策的宣传力度,让百姓们真正了解改革的好处。同时,她也要加快调查谣言的源头,给予造谣者沉重的打击。她深知自己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,但她的信念从未动摇,她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,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,为颜国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,让这个国家充满生机与希望,让百姓们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。
回到宫中,杨旸立刻召集了自己的心腹谋士,商讨应对谣言与推进改革之事。她换上了一件庄重的紫色宫装,衣摆上绣着细腻的金线花纹,腰间束着一条镶嵌着紫宝石的丝带,更显高贵与威严。发间插着一支凤凰金簪,簪上的明珠在烛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。
杨旸坐在椅子上,神色凝重地开口:“如今民间谣言肆虐,若不及时制止,改革大业将举步维艰。诸位有何良策?”一位谋士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娘娘,可在城中各处张贴告示,详细阐述改革的初衷与益处,同时,派遣可信之人深入民间,为百姓答疑解惑。”杨旸微微点头,认可了这个提议。
正在此时,一位小太监匆匆跑来,神色慌张地禀报:“娘娘,不好了,几位大臣联名上书,弹劾娘娘,说娘娘干预朝政,扰乱朝纲,要求陛下严惩娘娘。”杨旸听闻,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怒,但很快恢复了镇定。她站起身来,冷冷地说:“他们这是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。本宫所做一切,皆是为了颜国,他们却为了一己私利,百般阻挠。”
她决定面见皇帝,为自己辩解。在去往御书房的路上,杨旸心中思绪万千。她深知此次面圣至关重要,若不能说服皇帝,自己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