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2章 钢城!(5 / 6)

饮食男女 武文弄沫 5157 字 5个月前

值得决策层信任。

这是必然的,所有的班子重组都会出现这种状况,轧钢厂是不会管的,这是一种生态自然调节现象。

谷维洁见此,笑着点了点头道:“也不能这么说,当时班子里的人还是都很信任和支持你的,只是在力度上有区别而已”。

……

谷维洁皱眉道:“就像你在保卫处同技术处和生产管理处搞的造车项目?”

是的,董文学说要两个基础的时候,他是什么身份?

即便是现在,即便是过了年中会议,董文学就要成为厂领导了,为什么一直强调他的目标在炼钢厂?

因为在给李学武说的时候,和在说他自己的时候,都是从中层干部角度出发来阐述这个问题的。

“也是给钢铁行业找到一个转型和发展的方向,更是为钢铁行业发展新材料等工业一个自我提升的能力”。

听老师和前辈们说更合适些。

在众人的轻笑声中,李学武又继续说道:“第二,轧钢厂的主要业务永远都是钢铁行业,三产和联合企业所设计和研发的产品都是一种补充和引导”。

虽然现在是计划经济,但所有工厂是在整个经济框架内生产和工作的啊。

昨天晚上是李学武、董文学跟李怀德沟通,今天换了个主角,是两人同谷维洁沟通,目的就是要协调好两边,双方的矛盾和目标。

任晓宇笑过之后没有再为难他,而是对着董文学轻声说道:“简单的了解过你们厂的情况,比较有代表性嘛”。

多了就不值钱了啊!

谁有?

董文学也是说了自己能给谷维洁提供的“支持”,那就是建议谷维洁不要过度接触基层,更不要打破这种新型的“庇护—依附”关系。

“炼钢厂的潜力很大,是可以有个好发展的”

“我嘛,以现在所处的位置去放眼全局还是有局限性,所以我当前的主要目标还是立足根本,发展为主”。

钢铁行业有自己的直管部,有自己的整个工业体系,有自己的成系统的配套体系,怎么会出现问题呢。

董文学点了点头道:“我的情况比较特殊,刚刚接手保卫处,选择我接手炼钢厂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”。

“厂长根本不下来”

“所以,以轧钢厂为基础,发展联合企业,发展三产产业,帮助企业完成风险抵抗和转型就是成为了当前的重点工作”

董文学跟李学武的想法是一样的,风大就请个高的先走,并且顶着个高的前进,总有个挡风的不是。

李学武在保卫科长的时候,前车间主任的儿子肖某犯错,还是他们车间主任来办的手续。

很奇怪是不是?

现在?

不过董文学摆了摆手,示意她继续听下去。

董文学既然想着从副厂这条路走不通了,那就把炼钢厂这条路走好。

李学武笑着点头承认了自己的收获,也意味着他要讲一讲自己的想法和观点。

通常来讲,厂长和书记都不会跟普通工人直接接触,尤其是在轧钢厂这样拥有数千或者上万人的大厂里。

没有商品就等于没有钱,没有钱以上说的那些东西就都是妄言。

“我还是比较在意基础建设和理论发展相结合的思路”

上面交代生产什么,轧钢厂就从上游接收钢材,转而生产任务零部件,供应给下面生产企业进行组装和再加工。

“顾虑嘛,谁都有”

当然了,也不是说决策层就脱离了群众队伍了,没有人能脱离群众干工作,但他们可以通过中层管理者来实现这一目标。

李学武捏了捏手指,他不用解释,众人也都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了。

董文学慎重地说道:“学武跟我谈过几次了,我们就炼钢厂的未来发展也定下了短期和长期目标,在这一点上我是坚定不移的”。

在他定的发展方向上,一定有人不想配合,那就打掉他。

既然是要用对方的影响力和获得对方的信任支持,那就要清晰的表明自己的正治立场和事业目标。

“听着有点悬是吧?”

“同样的,重工业利用三产和联合企业发展轻工业也是一种便利”

李怀德能上,她上不了,跟董文学一样,她也有着这种制约。

景玉农是从上面下派的,谷维洁是从钢铁学院来的,薛直夫也一样,都不是从车间里,或者基层中走上来的,他们无论怎么做都不会有那种切身体会的群众基础。

在当前的所有工程序列里,厂长和厂谠高官就是企业的最高决策者。

不过能到厂长的位置上走一遭,那再进步的空间就已经打开了。

谷维洁之前不理解,现在听董文学直言不讳地说出来,心里除了震惊,还有触动。

三年后带出来的接班人是否能站的住脚,撑得住炼钢厂的发展。

“呵呵这是凤山厂长的意见”

至于李学武知不知道,他知道,但他不会说,忠言逆耳,李学武更知道自己没有到了提醒谷维洁的地位和实力。

“我的想法是,轧钢厂这边还是需要您和学武的配合,给我留出时间和空间”